北京京声律师事务所

BEI JING JING SHENG LAW FIRM

全国法律咨询热线

19910745076

北京律师咨询:男子起诉拼多多获赔400元:不为钱,就想知道“砍一刀”为啥总“差一刀”! 京声律所

248
作者:北京京声律师事务所

拼多多砍价.jpg

自从拼多多上线后,亲朋好友之间立刻增加了一个新的“社交模式”,关系深浅不重要,关键能不能帮我“砍一刀”!

“砍一刀”是拼多多推出的一种“拉新获客”的方式,邀请好友帮忙砍价,只要邀请的人数够多,就能用极低的价格或者免费获得某款心仪产品,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诱人的促销手段。但是,有过“砍一刀”经验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个“砍一刀”一开始往往很顺利,可是越到最后越“砍不动”,经常在只差百分之零点几的时候功亏一篑,令人非常崩溃。

于是有不少人产生质疑,觉得电商平台推出的这个活动就是骗人的,肯定是后台数据作假了,就为了骗人分享好友,但不让你占到便宜;但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和身边的很多朋友确实砍价成功了,这个活动是真实有效的。

那么,这个“砍一刀”活动背后,到底是一个商业陷阱,还是合法真实的促销活动呢?前不久上海的刘先生,为了解开这个心疑,竟然起诉了拼多多。那么,咱们就看看,法院是怎么说的。

【案情回顾】

2021年3月,刘先生收到好友分享的链接,邀请他参加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活动。点开链接后,刘先生领取了一张“超级免单卡”,开始按照活动页面提示的规则进行操作——先是挑选了一款手机,然后邀请多人帮忙砍价。

刘先生表示,在砍价期间,信息显示自己“砍价进度第一名”“已经超过了99%的用户”,只需再邀请几位好友就可以免费得到商品。于是,自己在提示语的“误导”下,就产生了希望,继续邀请多位同事帮忙砍价,期间甚至还购买了一份9.9元的“砍价包”。可是让他气愤的是,不管怎么“砍”,到了后来页面始终显示“还差0.9%才能‘免费拿’”。

既然已经是“砍价进度第一名”了,为什么还是砍价不成功呢?接着刘先生又选择活动页面的其他商品进行尝试,情况和刚才一样,仍然显示自己的“砍价进度第一名”,但就是“砍不成”!

这一番操作下来,刘先生开始怀疑拼多多数据不真实,于是以拼多多在提供网络服务时涉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使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已构成欺诈为由,向法院递交了起诉材料。

刘先生希望拼多多公开活动的真实信息和数据,退还服务购买费9.9元,并赔偿自己经济损失500元和合理开支1000元。

【法院审判】

2021年12月21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在庭审中,拼多多解释说,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他们把一个至少小数点后有6位数以上的百分比,省略显示为0.9%;砍价页面显示的0.9%,真实数据是0.9996427%。

当法庭问为什么不在页面显示完整百分比时,拼多多称是因为显示屏有限,而且这个数是除不尽的所以做了省略。

此外,拼多多还表示,本次“砍价免费领”活动真实有效,本期共有 1200 余款商品参加,已累计送出709万件商品。对于刘先生邀请多人砍价但砍价进度条未发生变化的原因,拼多多方的解释是,“因为部分免费砍的商品金额较大,拉少量用户砍掉的金额不足以让百分比变化,会让消费者以为砍价没有变化”。

但原告刘先生进一步指出,他在本案中所主张的欺诈,是指在参与涉案手机的砍价活动过程中,因被告向其推送六项欺诈信息、隐瞒真实砍价设计规则,导致原告对“免费拿”的成功率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作出了花费9.9元购买加速礼包的错误意思表示。

对此,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经营者是否构成欺诈,应采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认知标准。具体到本案,首先,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曾在原告购买加速礼包起前向其推送了所有六项涉诉欺诈信息;其次,从加速礼包的购买路径及使用规则来看,购买礼包仅是参与砍价活动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普通消费者并不会将“加速砍”与“包砍成”混为一谈;再者,结合已查明事实,原告使用礼包砍掉了0.03元,该使用效果与“最高可抵3-8人帮砍”描述基本相符;最后,原告并未举证证明被告存在虚构奖品数量、虚假抽奖等欺诈行为。

综上,法院认为原告未能就其所主张的欺诈承担举证证明的责任,对于原告要求被告赔偿9.9元并承担500元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诉请,难以支持。

此外,原告还主张,自己的知情权遭到了侵害,对此法院认为,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即时性交易不同,涉案活动中的“砍到0元”鼓励用户在特定的时间(24小时)内持续性地参与投入。被告作为涉案活动主办方,其在以“免费拿仅差百分之00.9”、“已砍掉99.1%”等方式对砍价进度进行提示时,理应考虑到该披露方式是否直观、明确,便于普通消费者理解。虽然被告称消费者可以结合其他页面披露信息对页面显示的百分比进行核实,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在涉案活动既定的活动场景及砍价情境烘托下,很难自行发现、理解上述差异。因此,从平衡主办方(经营者)、参与方(消费者)权利义务的角度出发,被告宜采用易于普通消费者理解的方式披露信息。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及《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在活动中“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本案中,被告的披露瑕疵主要涉及关于砍价进度的披露方式不精确、有歧义,以及对砍价规则设置了不方便的链接等。倘若经营者能够及时、准确、直观地向消费者披露相关信息,则可减少部分消费者一定的时间、精力、人脉、流量等支出。这些损失虽然并不构成对用户现有财产的有形损害,但从损失内容来看亦具有财产性属性,应予保护。

综上,法院认为,被告对于砍价进度信息的披露方式存在一定瑕疵,侵犯了原告对“砍价免费拿”活动的知情权,应当承担知情权侵权相应的赔偿责任。法院在综合考量涉案活动特性、普通消费者认知程度、被告过错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原告参与涉案活动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人脉及合理维权成本等,依法酌定由被告向原告赔偿损失400元。

以上就是本案的审理过程,法院最终认为,刘先生诉称的拼多多“砍一刀”活动存在欺诈行为,证据不足,不予支持;但同时也认为拼多多的活动界面存在信息不够准确、有误导消费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最终判决拼多多赔偿原告刘先生损失400元。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网友替刘先生不值,花费了这么多精力才获得400元赔偿,这完全是亏本买卖。可站在更高的立场,刘先生通过这次起诉,既解了自己的“心疑”,也帮广大消费者弄清楚了为什么“砍一刀”总砍不成的真相。原来并非是数据作假,而是页面信息只显示了“部分真相”——我们看到的是还差“0.9%”,可实际上竟然还差着“0.9996427%”,这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差值”,就不知要动用多少位好友来助力,才能补齐了。

总之呢,通过一场官司,帮大众揭开了一个真相,刘先生这次的起诉,虽然获得的赔偿不多,但也不能算是亏本买卖,毕竟他还是通过法律维护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给广大商家敲响了警钟:做生意要严守法律,不要虚假宣传或诱骗消费者,否则很可能会引来法律纠纷

以上就是京声律师事务所‍-北京律师给大家整理的“男子起诉拼多多获赔400元:不为钱,就想知道“砍一刀”为啥总“差一刀”!”一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您还有其他疑问,可直接拨打京声律所全国法律咨询热线:400-679-6068进行咨询!


全国法律咨询热线:1991074507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E世界财富中心C座10层